美女大胸无遮挡被男生摸图片_bl双性肉文_一级毛片日本护士_日本黄色高清网站

06-06

有原則,沒規則,你的企業永遠做不大!

發布者:瀏覽次數:

看下面幾種情況,你們公司有沒有?

1、老板喊累,說員工沒能力、不用心,員工說老板不放權。

2、老板不在,大家開心聊天,老板一來,大家正襟危坐,工作忙碌狀。

3、有些老員工天天回憶與老板一起奮斗的過去,除老板外眼里沒有其他人,是既得利益者。

4、公司山頭林立,明槍暗箭,你看我不舒服,我看你不順眼,掙著打小報告,老板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。

5、主管對員工有監督、處罰的責任,無獎勵、晉級之權利,說到企業變革,老板的第一反應就是加大監督和處罰的力度。

6、制度訂了又改,改了又訂,執行起來馬馬虎虎;帶頭違反制度的總是管理層,總是自認為后臺硬、關系硬的老員工。

7、用人理念:道德第一,能力第二;積極第一,思路第二;苦干第一,巧干第二。

8、企業文化都是這類詞:無私奉獻、團結合作、愛廠如家、勤奮敬業、公而忘私、堅決服從堅決執行、沒有任何理由。

以上,是人治公司的特點,有人會問,人治好還是不好?我的回答是,初創公司、小公司,前期肯定是以人治為主的,老板的口頭語常常是:公司的原則是......只要不違反這個原則就行。原則是什么?就是個指導思想,沒有具體的操作標準和適用范圍等。但慢慢地,公司規模不斷擴大,基本上到了幾百人的規模,人治的效果就很不理想了,這個時候,如果沒有完整、詳細的制度,如果制度執行不力,企業也就停滯不前了。

其實,在制度之上,還有一個更重要的,規則!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,叫《做企業不是養兒子,是種樹!》,那么,咱們今天依然假設企業是一棵“樹”。假如這片果樹園是兩個人合伙承包的,那么這個兩個人就要合伙出資、施肥、灌溉、滅蟲,根據出錢多少、干活多少、貢獻多少,去分配未來的收成,這個,怎么出錢、怎么干活、怎么分配,就是咱們企業講的治理規則!那么,果樹內部的系統,樹干怎么把水、礦物質等養分輸送到枝葉、枝葉如何把能量合成糖、最終的蛋白質和脂肪怎么供給到樹的其他地方,這些靠的是樹內部的生長系統,這個,就是咱們企業講的管理制度!

那么,一顆種子長成一棵成熟的果樹,其前提條件就是合理的施肥、灌溉、除草、殺蟲,然后依靠果樹的內部管理機制生產、協調、結果!也就是說,治理規則,是企業成敗的第一基礎

據美國《財富》雜志報道,美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7年,大企業平均壽命40年。而中國,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.5年,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-8年。為什么?中國很多企業的企業治理規則不完善!最根本的,當然是大家對企業產權治理的不熟悉!

現在的現實情況是,大家普遍缺乏規則意識、契約精神,總是在強調高尚品德、道德楷模!中國近代思想家胡適先生說過這樣一段話:一個骯臟的國家,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,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,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;一個干凈的國家,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,談高尚,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范,人人大公無私,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。

而做企業,規則,更加重要!員工干什么活,拿什么工資,企業不需要這個員工了,就裁員,其他企業給了更高的待遇,員工就跳槽。股東投資企業,雇傭員工,產品、服務為客戶提供價值,客戶花錢購買,企業價值提升,股東投資收益提高、賺取利潤。這些,都是建立在規則的基礎之上。我認為,企業不能宣導大公無私,企業不是“公共之物”,而是私人所有,要求員工大公無私的老板,他自己肯定是不道德的!但企業里不能沒有道德,這個道德是什么?就是職業道德。職業道德哪里來的?是員工跟企業建立了契約關系,那么在契約有效期內,員工就是企業的代理人,企業制度里要明確員工可以做什么、不可以做什么,員工必須為企業負責,這個,最根本的,還是因為規則的建立,建立了契約規則。所以說,道德是規則的產物,規則做好了,道德就自然來了。

但員工與企業,僅僅是短期的代理關系,特別是在這短期的代理關系期間,兩者的利益有很大的矛盾。員工要拿工資獎金,哪怕企業短期內缺乏現金流;企業建立新的產品線,市場培育期需要一個階段,員工依然專注于更好賣、更高提成的產品;員工的收益跟付出成正比,基本固定,沒了工作能力,就沒了收入,企業股東的收益,跟前期的投入相關,離開工作崗位,一樣有收益。有人說:員工與老板永遠是對立的。如果相應規則、制度建立不好,那句話就是對的!

降低企業與員工的矛盾點,統一股東與員工的利益訴求,是每一個企業都應該考慮的事情,并且應該提升到公司治理的高度去考慮,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公司管理的層面。

股權激勵制度,是目前把員工管理提升到公司治理層面的最有效方法。首先,股權激勵是公司的一項管理制度,那么,這項管理制度就需要其他管理制度的協同推進,如崗級制度、薪酬制度、績效考核制度等等。其次,股權激勵是股東會的一項決議,股權激勵會納入新的股東,從股權比例上講,原股東的持股比例必然下降,這樣從原股東身上割肉,他們不會輕易同意的,所以,他們認為,需要把企業做大,你才可以進來,這樣我們的收益至少不會下降。

比如A公司凈資產5000萬元,公司決議實施股權激勵制度,決議當期的凈資產收益率15%,股權激勵制度設定兩年內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17%,凈資產增長率不低于50%,假如兩年后公司凈資產達到了12000萬,凈資產收益率達到了18%,那么這個時候,激勵對象就可以成為股東了,這時股東的持股比例雖然下降了,但股東的股權價值和股東收益不僅沒有減少,反而更多了。

股權激勵,是把員工變成股東,大家利益趨于一致。趨于一致,但并不表示股東與股東之間的利益就一定一致,但最起碼的,股東之間的利益一致性要高于股東與員工之間的利益一致性。那么解決股東與股東之間的利益一致性、特別是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矛盾,也是公司治理層面的一個重要問題。

比如A公司有兩個股東,大股東王某和小股東李某,分別持有公司90%和10%的股權。那么大股東利用控制權不分紅、低價轉讓公司財產、惡意剝奪小股東經營管理權等等,或者,小股東無理取鬧、濫用股東知情權、股東會決議不簽字等等,這些,都是股東與股東之間的潛在矛盾。

在公司治理中股東之間的層面,更多地需要一些股東們自己提前制定的規則去做約束,以保障股東之間的利益訴求。比如關于分紅,可以在公司章程中提前約定每年利潤分配的底線:公司每年凈利潤的50%以上用于股東分紅。關于股東會決議,也可以做好約定:已在股東會會議簽到表簽字,即視為知曉會議內容并已在股東會決議簽字。這些東西,都在章程里提前約定,章程,是公司最大的“制度”,其他的股東協議、管理制度都要依附于公司章程。

公司發展的基礎是良好的公司管理機制,管理機制的穩定有效取決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,公司治理結構的合理性依靠股東們對公司的期望(使命愿景等)。跳過公司治理結構的治理,必然會出現管理混亂的狀況,進而導致公司停滯甚至倒閉

公司治理規則不完善,公司很難長久,治理規則解決的是你活下來的問題;公司管理機制跟不上企業經營,公司很難做大,管理機制解決的是你成長的問題!

做個企業不容易,努力前進的同時,回頭看看,你拉的貨還在嗎?

(來源:股權激勵分配    作者:股權架構師張飛 )